Google建立元宇宙隱密佈局中!找來各路技術專家研發虛擬實境專案!

元宇宙 google

最新成功案例

矽谷大型企業掀元宇宙風潮,Facebook改名Meta聲量爆增,然而討論度高不等於做得最多,2022年蘋果有機會首次推出AR頭戴裝置,微軟創建了實力堅強的Hololens 隊伍,最近才被Meta挖走好幾位人才,也有消息說Google會參一腳競爭,Google對於元宇宙的計畫,或許就從這項秘密專案和硬體產品開始發展。

Google專案進軍元宇宙世界

專案名稱是Iris,所開發的硬體產品可能是某種AR頭戴裝置,根據The Verge消息,這項專案非常隱密,並非所有Google員工都被允許進入研發大樓,除了通過特殊驗證,專案人員還需要簽下公司的保密協議,整個行動無聲無息,可見Google內部的重視程度,團隊成員人數超過300人,蒐羅許多技術專家。
Google園區在美國舊金山灣區,大概有300名Google員工進行AR頭戴裝置研發,Google在擴增實境的產品開發,不斷失敗後又開始勇敢試驗,據說Meta和蘋果未來發布的AR頭戴裝置差異不大,匿名人士向The Verge述說,AR頭戴裝置安裝外向鏡頭,電腦圖形搭配現實世界影像,相較Snap和Magic Leap等已推出的AR硬體產品,效果更加逼真,此外對方還透露產品樣貌近似於滑雪護目鏡,內部安裝電池,不必另接外部電源。
這項新產品會應用Google處理器,Android上也能開啟,一些傳聞顯現Google還另外開發特別操作系統,例如新聞媒體Google 9TO5在2021年9月報導,Google打算打造作業系統Augmented Reality OS,運用在未來誕生的擴增實境硬體產品,還規劃透過資料中心遠程渲染圖像,以網路傳輸到用戶的AR裝置。
Google Pixel團隊負責局部硬體設計,不過無法確認手機會不會放入Pixel品牌,這項產品還在初期研發時期,2024年才可能一睹真面目,不過時間仍未定下,延後公開不無可能。

招募技術人才達成雄心壯志

Iris計畫的具體內容相當隱密,只有持有特殊鑰匙卡的團隊成員能進入研發大樓,其餘Google員工似乎不被允許,而且成員需要和Google達成保密協議,即使整個團隊沒有發布聲明,但似乎目標遠大,這一點從人員平均實力堅強就能略為了解,專門開發AR頭戴裝置得主要人員起碼有300名,內部人士表示,團隊預計擴大招募上百人。
Iris專案主負責人是Clay Bavor,同時是去年Google大會上最吸引眼球的計畫,超高解析度全息影像聊天技術Project Starline負責人,向CEO Sundar Pichai報告進度,早在Project Starline時就被認為是Google邁向元宇宙的開始信號,簡而言之,有了這項新技術,就能和遠距離親友實境聊天,能夠面對貼近現實的3D人像,讓人有和真人直接交流的感覺,體驗過Project Starline的人說,這是目前為止給人留下最深記憶的試用技術,Google的遠距離會議一樣會用到新技術,相較於傳統視訊會議,Starline的運用可以幫助與會者注意力增加到15%,而提到討論事項時,與會者記憶力增加到30%。
The Verge消息指出,2024年前Google可能同時發布tarline和Iris計畫,近來Starline計畫邀請矽谷碎鈔機Magic Leap的CTO Paul Greco成為團隊一員,離開時還帶走Magic Leap核心人物,包含創始人Rony Abovitz、首席專利長David LundmARk、COO Henk Viestra,這些人不在Magic Leap,導致一間名聲遠播的公司退出矽谷的科技舞台,經歷新冠疫情影響全球,多數人居家辦公,Google將Starline視為重大策略,作為Pichai的公司好友,Bavor在2005年參與Google孵化器AREA 120,在VR和AR的成績,還能回溯到多年前Google的Cardboard和Daydream,不過這些計畫終究沒有成功。
隱密不宣的Iris計畫不只有Bavor加入,也招攬不少人才,例如Shahram Izadi作為高級總監,從他的LinkedIn頁面來看,Google已買下過去他共同創建的PerspectiveIO,該公司員工初期大都來自微軟,Mark Lucovsk幾個月錢才辭掉Meta Oculus的操作系統總經理,同樣參與Iris計畫,其他還有處理Google ARcore軟體工具包的Eddie Chuang、主導Google Lens產品開發的Scott Huffma、Google Assistant的創辦人兼副總裁Kurt Akeley,都屬於Iris計畫成員,基本上可以認為,Iris聚集所有Google和Meta元宇宙競爭的勝算。

Google屢敗屢戰,這次能成功嗎?

Iris計畫代表Google重新回到研發AR / VR技術硬體產品,過去雖然Google踏足的時間較早,出人意料的是,大部分產品不是趨向沒落就是挫敗,當Google在2012年推出頭戴式顯示器Google Glass,微軟尚未開發出Hololens這項產品,Oculus是南加州的新創公司,仍和Facebook沒有任何關係,較為遺憾的是價格1,500美元過於高昂,加上那時候人們認為拍照功能奇怪且妨害隱私等因素,結果逐漸從市面上消失,到了2014年擴增實境的熱門公司Magic Leap,最大投資人變成Google。
就好像2021年被當作是元宇宙元年,矽谷科技業也把2016年當作VR元年,到了2016年這一年,Google在5月的I/O大會,Bavor正好在台上公開Google研發的VR裝置Daydream資訊,Magic Leap市值估計有45億美元,Oculus被Facebook收購後推出VR裝置Rift,自此以後,Facebook快速擴展AR和VR專案團隊,更在2021年以Meta作為公司名稱,表態轉戰元宇宙,相反的是,Google卻不張揚在VR和AR硬體的發展除了2020年收購智慧眼鏡新創公司Northu一案,在大眾間較為出名,多數團隊員工仍現在留在Google裡面。
這種情況持續到2021年10月,Google公布表示在該領域的規劃,Pichai財報會議顯示,擴增實境會成為Google投資的重大項目,Iris計畫極有可能是整個規劃的一個專案,同時是向Meta轉戰元宇宙的反擊信號,不管怎麼樣,矽谷已經出現元宇宙戰爭,和Meta花大錢創建上億美元團隊、從Hololens挖人不同,據悉蘋果會在2021年發布數千人開發的AR產品,沒有多少時間留給Google趕超,期待這次計畫不會重覆Google Glass和Google Daydream的下場。

更多房屋住宅未來趨勢:

5/5 - (6 votes)

可能有興趣的二胎案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