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,極端天災發生的次數越來越多,政府於是創建大規模崩塌國家警報,學者分析說明,雨勢漸漸趨向猛烈,以前的硬體防災工程,處於不斷往前追且無限度的狀況,氣象監測早不能滿足,預測雨量需要更加精確且周到,即使國家警報對預警有幫助,民眾的防災意識卻越來越薄弱,政府需要注重防災教育與設置防災社區,加強民眾對於風險的認知。
防災工程需要與時俱進,預估增加偵測地區!
想要在工程方面防範氣候災難,藉由野溪治理、建造防砂壩可防止土石流,疏通坡面排水、深層排水工程可防止大規模崩塌,不過因為氣候變遷,降雨條件不同,雖然地質地文條件和過去相差無幾,但災害程度仍有可能上升,過時的工程設計與強度已經不足以應付現況。
屬於非工程的做法有雨量監測、氣象預警、國家警報等,提升觀測、預警的重要性,是為了更準確了解災害,然而近來降雨型態不同以往,多是急促的豪雨,以往在發生天災前、宣布警報後,還有準備時間可以應急,現在從預警到災害的時間,整體變得更加短少。
根據農委會水保局的調查,台灣分布有1700多條土石流潛勢溪流,238處有人生活或存在基礎設施,是大範圍崩塌的高風險區,但這樣仍舊不夠,最好新增土石流、大範圍崩塌的地區,並提升監測密度與點位,對邊坡要格外注意。
就當前的學術認知與工程能力,沒有辦法估算應該偵測多少地點來預防,由於氣候變遷快速,只能想辦法改善工程手段,不停往前追,政府需要向民眾明確傳達風險所在,應該撤離時就盡快執行,幫助最大減少災害損失。
氣象局、水利署、台電、地方政府都有設置雨量觀測站,但資料處於分散狀態,以後若是想預防大範圍崩塌、土石流等災害,並進行潛勢評估,一定要更加全面地統整資料,才能精確地預估雨量。
居家如何進行防災工程準備?
現在全球發生豪雨的機率越來越高,尤其台灣的氣候更容易遇到傾盆大雨,一樣會變成損失不小的災害,住宅是人遮風避雨的地方,需要做好防範災害的準備,好平安地渡過下大雨的日子。
知道大雨即將來臨的話,可以先疏通陽台、頂樓的排水孔,另外安裝濾網,避免垃圾堵住孔洞,造成家裡淹水,一些必要物資提前備好,比如充足用水、糧食、電池等,保障手電筒、收音機不會失去電源,此外強風經常跟著大雨一起出現,房屋或是大樓的樓梯間有迎風面,建議關緊門窗、貼上膠帶,防止玻璃破裂飛散。
若是發生停電問題,要先關掉總電源,防止電力恢復後,一時間通電引發電線走火,當大雨結束之後,需要注意漏電的能性,發現空間有淹水,應該馬上清理乾淨並進行環境消毒,檢查看看有沒有受損的部分,請專業人員前來找出癥結,做後面的修繕處理,若是有投保或申請國賠的話,先拍照紀錄現場狀況,留下相關作業所需的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