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2019年11月發現新冠肺炎開始,至今已經過了近2年的時間,當初各國的大、小藥廠皆努力的在研發新冠疫苗,因此有不少藥廠受惠於有效疫苗而股價大漲,不過隨著時間推移,第一款新冠肺炎的口服藥即將問世,並且有不少藥廠在富裕國家中,也陸續推出了疫苗的加強劑,看來疫情時代將邁入下個階段,對於經濟復甦有正面的影響,但對於投資客而言,恐怕這段期間會出現選擇障礙,畢竟各家藥廠致力於開發的新冠藥物不盡相同,藥物效力也有待實驗,因此造成股價變動大,選股不易。
口服藥的問世,將影響疫苗大廠的股價,像是目前美國默沙東(Merck & Co.)藥廠所研發的口服藥,已經進入了臨床實驗,自然也牽動了股市的變動,其中影響了不少疫苗廠商,像是美國的莫德納(Moderna)、輝瑞(Pfizer),以及合作夥伴德國BNT(BioNTech),皆受其影響,股價下跌。
而根據澳洲基金管理公司(AMP Capital Investors)投資策略主管奧立佛表示:「新冠的口服藥確實能補足目前疫苗短缺的問題,並且能降低靜脈注射藥物等較為昂貴療法的需求。」
下一波股價趨勢 鹿死誰手?
雖說口服藥物確實造成了話題,不過就在默沙東的新冠口服藥傳出進展順利後,不少公司也宣稱已經開始了類似療法的研發,不僅方便用藥,還能降低重症及死亡的風險,但多數的藥廠皆以失敗告終,因此這些公司的股價也都僅有短暫的提升,便逐漸回落。
而同時間在研發口服藥的還有一些大型藥廠,像是美國輝瑞、日本塩野義製藥、瑞士羅氏藥廠,以及美國的抗病毒藥物開發商Atea Pharmaceuticals,這些公司皆預計將在年底公布後期的臨床實驗數據,其中塩野義製藥表示其公司的口服藥物銷售額,預計上看美金20億元。
另外還有一間以色列的藥廠表示,公司的口服藥極具潛力,但是卻僅有251人參與實驗研究,在此之前的實驗中,曾有較多患者在試驗中並未展現其藥物療效。
英國也有藥廠在研發不同的療法,其研究的吸入式療法確實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,並且在去年的其股價飆漲至2,520%,但時間一長,今年股價已經下跌了2%,他們預計將在年底前公布臨床實驗數據。
口服藥推出可能性提高 將影響疫苗廠股價!
默沙東口服藥可能推出的消息一出,加上目前疫情逐漸受到控制趨緩的情況下,已經出現了衝擊疫苗製造商股價的情形。像是莫德納的股價,去年飆漲了434%,今年因其疫苗效力極高,因此又上漲約2倍,這也讓該公司在7月份時被納入了標普500指數,進一步推升股價並刷新紀錄,更超出了分析師所預測的目標股價。
但疫苗逐漸普及、疫情趨緩在即,莫德納的預期本益比,從去年7月份的147倍,已降至11倍,且近期的賣壓也控制在了分析師的預測當中,而BNT的股價更是便宜,本益比來到5.9倍。
不過根據另一位分析師表示,目前疫苗依舊是主力,也是市場上機會最大的,雖然目前並不了解規模可大到哪,但根據預測,長期來看年銷量將會達到30億至300億美元之間。
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正在審核一項研究,其內容為成人接種不同疫苗加強劑的效果。而確實除了一些已知在市面上施打的疫苗藥廠,還有像是法國賽諾菲(Sanofi)、美國諾瓦瓦克斯(Novavax),以及法國的Valneva公司的疫苗也取得了正面的發展,而不同藥廠的疫苗混打,是能有效提升防護力的,但這樣便會影響到原本在市場上的幾個領先製造商,造成市佔率的下滑。
以上皆是歐美地區的藥廠,那麼亞洲呢?值得關注的有上海復星醫藥集團,目前該公司取得了在大中華地區銷售BNT以及輝瑞的合約,另外位在南韓的SK生物科學,則是AZ的生產合作夥伴。
口服藥的問世將造福更多民眾
口服藥除了能降低對於新冠病毒抵抗的成本,還能減少醫院的住院人數,更讓無症狀檢測的需求量減少,尤其快篩能夠減少的量最大,因此分析師並不看好明年快篩市場的前景,並且會有崩潰的現象,市場規模將可能縮小至2億美元不到,像是提供快速抗原檢測的Qiagen、DiaSorin和亞培藥廠,股價均在9月從高點下滑。
根據彭博資訊指出,未來關注的焦點將放在美股的Quidel、Orasure Technologies和亞培等公司,而亞洲則是將焦點放在南韓的Sugentech、新加坡的Biolidics,以及印度的Metropolis Heathcare、Thyrocare Technologies,和Dr Lal PathLabs。而另外幾個值得關注的還包括位於盧森堡的實驗室營運商-歐陸集團(Eurofins Scientific),以及實驗設備的供應商,像是美國的Fluidigm、德國Sartorius Stedim Biotech和瑞士Tecan Grou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