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最新統計的數字,全台灣個人名下所擁有的房產,登記一間房子的人占7成,是有房者當中人數最龐大的族群,至於登記超過四間房子的人不到1成,超過10間的人又更稀有了,僅有0.24%,財政部公告去年全國房屋税籍歸戶的數據,持有房產人數總共是804.1萬人,只有一戶房屋的人數是572.4萬人,占總人數的71.2%,有二、三戶的人數是199.7萬人,占總人數的24.9%,相加起來已經來到96%,綜合資料來看,絕大多數人最後的買房目的,還是以家庭自住為優先。
名下房產超過四戶的人數稀少 增幅卻是最多的
繼續往上計算的話,四戶房屋的人有16.1萬人,五戶的人有6.7萬人,六戶的人有3.2萬人,七戶的人有1.8萬人,八戶的人有1.1萬人,九戶的人有7076人,超過十戶的人有1.9萬人,全部相加起來大約是31.9萬人,占總人數的3.97%,和持有不超過三戶的人相較之下,比例相差非常懸殊,擁有數量超過四戶的人,可以算是買房者裡面的少數族群了。
如果拿2020年的數據和2019年對比的話,可以發現有房者增加了0.61%,多出4.8萬人,持有不超過三戶的人數成長0.59 %,總體來說依舊是持平的情況,沒有什麼太突出的變化,反而持有超過四戶的人數成長1.14%,增長速度略為快一點,大於買房自住族群的增幅。
民眾購屋離不開自住 持有戶數增長的動因不全是囤房
財政部人員解釋說,依照資料呈現的結果,民眾買房還是以滿足自住為大宗,至於為何有些人名下房子數量變多,不一定全是因為囤房造成,真正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釐清,比如一個人會買下好幾棟房子,有可能是工作調度的關係,需要一個安全居住的地方,要不然就是先購屋,以後留待給兒女使用,最近政府正在推動都更,需要拆掉危房,建造新房,就有可能意外拉升持有的戶數,或是長輩過世,後代子孫繼承房屋時,採取了共同持有的方式,因此有房者的人數一下子增加好幾人,都是全盤統計時,容易忽略掉的隱藏影響因素。
資料來源:部分資料參考ETtoday新聞雲修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