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在2016年制定二胎政策,到了2021年已經過了5年時間,然而9月本來是孩童的入學時刻,大陸現在卻陷入許多幼兒園找不到新生的窘境,專業人士表示,由於大陸的出生人口連年下滑,才造成此種現象。
幼兒園找不到新生補缺口
結合大陸各媒體的報導,北京、廣東、山東、四川等地區,全都出現幼兒園缺乏新生就學的問題,舉例來說,北京朝陽區有幼兒園入園登記報名服務平台,可以查詢入學現況,朝陽區共有136家幼兒園留存空缺位置,甚至一些幼兒園還多出上百個學位。
一名幼兒園園長受訪時表示:「可能因為這個年齡的小朋友相對少一些。去年我們九月新生小班大概招了130人左右,但是今年我們的小班只招到50多人。」業界人士王娜說明,幼兒園多出空缺的情形,發生原因和生育率有著顯著連繫,因為出生人口的不足,將會讓幼兒園的招生遭遇不小的困難。
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,今年許多地方的幼兒園都有缺乏生源的狀況,而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出在2018年的出生人口劇烈下滑,新生兒只有1523萬人,相較2017年少掉200萬人,後面幼兒園一孩難求的問題或許會愈加惡化。
中共在1970年代推行計畫生育「一對夫妻一個孩」,花費40多年的時間執行,導致大陸人口浮現嚴峻的老齡化、少子化走向,因此又在2016年轉而推行二胎政策,不過成效不佳,2016年的新生兒人數只有略微成長,2017年後便呈現下降趨勢。
適合生育的族群正在減少
2017年到2020年這段時間,大陸出生人口各自為1723萬、1523萬、1465萬、1200萬,至於2021年上半年的出生人口,更是直接減少了16%,中共在2021年5月公布第7次人口普查結果,並且建議三胎政策,在8月首次宣告三胎上路實施,不過社會反應普遍認為效益不佳,美國之音在7月引用了北京公共政策學者賈平的說明,整理大陸適齡夫妻生育意願大都低落的成因,像是因為以往的政策壓力,造成更不願意生孩子,養育費用過於昂貴,還有養老上的考慮。
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,大陸的出生人口不會出現大幅上升,願意生育的人數正在縮水,適齡族群同樣在持續削減,尤其是20-34歲的婦女人數不斷減少,就算生育率沒有變動,新生兒數量依然無法維持相同水準。
河南省鄭州市的家長陳璐表示,他自己有一個年齡15歲的女兒,因為飲用三鹿毒奶粉泡的牛奶,13年前留下後遺症,她現在沒有再生小孩的念頭,考慮到沉重的經濟負擔,去養育一個孩子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神、體力。
陳璐直接明言:「壓力太大,一是經濟上也不允許,二是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照顧另外一個孩子。比較偏僻、農村裡面的,(每月幼稚園學費)幾百塊錢也有,在我生活的地區附近,多數都是在1,500左右。我們生活的城市人均工資並不是很高,大多數也就是三千多塊錢,低一點二千多塊錢,你想想還要負擔生二孩的話,要負擔老大的費用,還有老二托兒所的費用,還有家裡的生活費。」
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
台灣也面臨嚴重的少化子問題,出生率長期低迷不振,2020年首見出生與死亡人數的死亡交叉,美國的相關研究更推測,2021年台灣的出生率將掉到1.07,是各個國家中的最後一名,在全世界敬陪末座,除此之外,生育年齡也在不斷往後延,依照行政院性平會的資料,2020年第一胎的產婦年齡平均是31歲,當生第一胎的時間太晚,後面就很難有第二胎。
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,經濟因素占有非常大的比重,房價太高的壓力,讓年輕人對結婚、生孩子更沒信心,至於買好房子的年輕夫妻,必須背負房貸等債務支出,也不敢隨便亂生,另外托育、教育費用的成本驚人,也擔心難以承受,另一個原因是就業環境,台灣的工作時數相較歐美國家長,當大家都工作纏身,想到有了孩子後沒空育兒,自然就會放棄生小孩的想法,種種因素影響之下,台灣生育率幾乎無力提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