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2016年,前總統曾提出號稱「房市三箭」的住宅政策,目標包括改革房產稅制、健全租屋體系以及建設20萬戶社會住宅,但這一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卻背負了罵名,直言讓青年壓力更大。
為什麼會產生批評聲浪?
租金補貼計畫原本是針對青年族群的措施,但因為前期規劃時間短,所以配套措施不夠周全,導致租賃市場出現對立情況,久而久之更可能因房東的預期心理而助長房價,反而加重了年輕人的負擔。
紓解青年負擔但隱憂未除
2024年8月15日行政院宣布,未來將租金補貼擴大至75萬戶,且專案時間延長到2026年,這一措施相當於全台8成的租屋族群都能享有補助,對於緩解青年族群的經濟壓力確實有所幫助。
但這項政策可能在長期內抬高了租屋價格,政府應如何採取措施避免這一現象的影響,以防止重蹈覆轍,揭露租金補貼政策與租屋市場之間的關係,並從中吸收教訓,才是對政府的真正考驗。
政策漏洞成房東漲價藉口?
內政部多次強調,房客申請租金補貼不用房東同意,但實際上房東仍然掌管最大的權力,現實情況是許多房東對於申請租金補貼的房客採取不友善態度,甚至趁機趕走房客、調漲租金,這也不用經過內政部同意。
這種現象突顯出租金補貼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不足,難以解決租屋黑市的問題,進一步削弱了政策的效力。
租金補貼政策的發展與實施
租金補貼政策自推出以來,經歷多次調整與擴大,早期的租金補貼主要集中在經濟弱勢族群,然而隨著政策的推進,補貼範圍逐步擴大到更廣泛的租屋族群,2023年內政部更進一步擴大了補貼範圍,但隨著補貼範圍的擴大,市場對於租金補貼可能推高房租的擔憂也隨之增長,未來如何在擴大補貼範圍與保持市場穩定之間取得平衡,將是政府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。
市場穩定與公平性如何兼顧?
青年租屋困難,租金補貼或許在短期內能夠緩解經濟壓力,但如果引發市場副作用,要承擔後果的仍然是年輕一代,如何在提供租金補貼的同時,確保市場穩定,避免失衡,將是政府未來要面臨的重大挑戰。
內政部及相關單位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措施,確保租金補貼政策不會淪為推高市價的推手,並在政策實施過程中,保持對市場動態的敏銳監測,以便於隨時調整策略。
真正實現居住正義,目標應該兼顧不同族群的需求,推動保障居住權的實現,而政策目的應是為在租屋中經濟負擔能力不足的青年、一般家庭提供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