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全體國銀存款總額為55.85兆元,與不動產相關的放款佔比為26.47%,距離銀行法規定的上限還有約3%空間。
房貸大卡關引發民怨
近期許多民眾反映房貸申請困難重重,引發廣泛的不滿。金管會對此表示換算下來,銀行還有大約1.5兆的房貸額度,官員指出,目前並不存在房貸額度瀕臨上限的問題,希望各家銀行可以更積極的協助首購族申貸。
銀行法的限制及考量
根據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二的規定,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的放款總額,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的30%。
多家銀行都會自行設定更嚴格的內部預警額度,多以28%為警戒線,為了防止不動產業務過度集中風險,以下是幾個主要原因:
- 風險管理:
過度集中在不動產放款,如果房市下滑,可能會導致大量貸款人無法償還貸款,而影響銀行的資金流動。
- 流動性風險:
保持適當比例的不動產放款,有助於確保銀行的流動性,以便於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快速應對。
- 符合法規:
設置內部預警額度有助於靠近法規限制前進行調整,避免觸犯法律。
根據最新統計,截至2024年7月底,銀行不動產放款平均降至26.47%,其中在28~29%之間有5家銀行、在27~28%之間有7家銀行、在26~27%之間有9家銀行、在25~26%之間有2家銀行。
銀行動態控制 暫無額度問題
透過內部預警,銀行才能夠更有效的控制風險,並維持長期穩定經營,然而為了滿足民眾的房貸需求,某立委建議將國銀海外分行的不動產放款排除在此限制,以便將更多的額度優先提供給首購族。
對此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表示,銀行可以透過動態調整存、放款的比例來保持彈性,近三年來,國銀存款規模增加了約11兆元,每個月平均增加3,000億元,因此目前沒有房貸額度已滿或瀕臨上限的問題,但限制額度是要防止國銀放款過度集中在不動產領域,並強調此限制具有流動性監管的意義,雖然能夠理解立委的建議,但是暫時不會考慮修法。
央行出手解決,四大措施穩定市場
金管會表示各家銀行應該要落實調查,滿足首購族的需求,同時也強調銀行也有社會責任,支持無自用住宅的首購族,並防止大量資金投入房市,造成房價波動過大,資金來源來自社會大眾,因此銀行必須符合社會期待,支持首購族。
因應房貸爭議,央行總裁要求採取措施應對房貸問題。具體措施包括:
加速已核保簽約案件的放款、明確告知貸款戶核撥時間、將貸款額度優先給新青安房貸與無自用住宅的民眾、略微調高銀行內部的警戒線。政府透過這些措施,試圖在滿足首購族和新青安房貸需求的同時,維持市場的穩定與合理性。
推薦閱讀:
囤房稅2.0將於7月上路 懶人包一次看!改了哪些規則、將給房市帶來衝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