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次金融危機,最近一次而且影響最大的就是次貸危機,即使大多數人都有聽說過,却仍然不了解到底發生了哪些事,簡單來說,次貸危機就是由於不當濫發次級貸款造成的,看似繁榮的房市泡沫破裂之後,作為導火線引發一系列驚人的金融崩壞,不但股市大幅度下跌,經濟發展直接變成負成長,許多民眾甚至因為還不起借貸,房子被法拍而流離失所。
美國失業率一度飆升到25%,養老基金蒸發掉1兆3000億美元,總共計算下來,損失的資產多達8兆3000億美元,進而波及全球經濟一起進入衰退狀態,台灣也難逃這次金融海嘯襲擊,股價受到震盪迅速跌落,貿易出口量跟著驟減,經濟成長低迷不振,讓許多經歷過那段時間的人,都還記憶猶新。
次貸危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?
美國有很多辦理不同借貸的公司,其中新世紀金融公司專門開發次貸的業務,在2007年4月宣告破產之後,便等同於金融危機正式來臨了,這之後開始紛紛傳出大型金融機構出問題的消息,比如花旗銀行股價狂瀉,市值掉到不剩25億元,差點面臨倒閉,政府出手注資才得以挽救;美林證券因為無法彌補鉅額損失,財務周轉出現困難,最後被美國銀行用500億美元收購;開辦85年的貝爾登斯公司,在次貸危機中資產大幅縮減,差點破產,被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收購,價格只有當初上市的1/3。
最慘烈的當屬雷曼兄弟,原本是當時第4大的投資銀行,買下了5間次貸公司,原本以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,房市泡沫化之後,債務飛速攀升上6130億美元,沒有政府、金融機構有能力處理爛攤子,因此就只能放任破產,結果成為美國有紀錄以來倒閉金額最高的公司。
為什麼會出現次級房貸這種金融產品?
金融機構通常會依照著名評分公司的判斷,來了解客戶的信用分數,大約分成優級、次優級、次級三個等級,當評分沒有超過620分,就會被認定是高風險客戶,這些人或是沒有固定工作,或是還款能力弱,根本無力申辦一般借貸,這時候金融機構另闢途徑,放款給低信用的族群,就是所謂的次級貸款,這類方案經常伴隨著高利率、低成數,以及較為嚴重的違約情形,當案件數增加太多,就很容易形成如滾雪球般累積的呆帳。
是什麼原因促使次貸危機發生?
低利率支撐房市升溫:2000年碰到網路科技泡沫出現,替上世紀的經濟繁榮畫上句號,加上遇到911恐怖攻擊,經濟發展有逐漸邁向衰落的跡象,聯準會為了刺激活躍,在5月到6月這段期間之內,連續13次降息,利率一下子掉到剩下1%,同時搭配貨幣寬鬆政策,導致市場上充斥著多餘的資金,民眾既然手頭有錢,就想投入房屋交易裡面好快速獲利。
放款門檻過於寬鬆:因為競爭激烈的關係,不少借貸公司相中次貸市場的開發潛力,想方設法使出各種手段吸收客戶,再把債權販賣給銀行,從中收取仲介的手續費,比如不用付頭期款、前2年享有低利率、增加放款成數、拉長還款年限等,審查信用的標準也越放越低,有些甚至不要求提供證明文件,只要敘述經濟狀況即可,甚至可能浮報個人收入所得,讓通過審查變得非常簡單,借貸餘額一路節節攀升,到2006年的時候,占比已經高達整個貸款市場的11%。
違約率迅速上升:雖然利率一度降到低檔,但聯準會也注意到次貸過度擴張的情形,從7月開始依次調升,許多申貸人面對高利率,根本還不起那些突然多出來的利息,拖延繳納債務的情況頻頻發生,因此違約率跟著暴漲, 2005年之後往上直衝來到16.31%,相關機構收不回欠款,虧損的漏洞補不齊全,逐漸出現倒閉風潮的苗頭。
發行證券加強流動性:為了降低次貸的高風險,銀行把債務拆分開來再次組裝,包裝成房貸證券加以銷售,將風險較高的債務轉變成高利率產品,作為補償借債的管道,比如擔保債權憑證(CDC),由投資人買下後分擔部分風險,在這個過程中,信用評分公司會對次貸證券重新進行評估,其中評等有AAA程度,表示高收益、低風險,經常引起投資人爭先購買,讓倒帳的損失進一步滲透入信用市場,為以後的金融危機埋下種子。
美國採取哪些行動度過這次危機?
- 緊急減少利率:由於信用市場資金嚴重不足,聯準會在2007年8月著手減低利率,2008年1月重貼現率從6.25%調降至3%,2008年4月基準利率從5.25%調降至2%,幫助市面上的資金快速流通,減少銀行方的放款壓力,還有申貸方的還款負擔。
- 核准提振經濟方案: 政府推出預算高達168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,主要是透過退稅政策,讓民眾身邊擁有更多可支配的現金,藉此振興個人消費,包括放棄最低稅率、失業津貼補助等,另一方面,則是企業投資減免稅務,比如購買設備的一半花費可拿來抵押稅金、購買的減免金額增加到20萬美元等。
- 重新協商房貸方案:財政部協同銀行修改貸款條件,比如某些提早清償債務的人不必繳違約金:申貸人可以留下一些款項,好應付稅務等開銷;金融機構不可以在沒有收入證明的情況下,同意給申貸人放款等。